《關於工作的那些事》是誰造成了 4A & 四大的入門低薪?

Photo by Vitaly Taranov on Unsplash

一個極具爭議性的標題,源自於與在英國的友人一段對話,我們都畢業於這座小島的最高學府,身邊不乏擠破頭想要進入四大與 4A 的同學,經過十年,大部分的我們都離開了,為什麼?

為什麼大家都想進去?

在台灣,四大指的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,4A 指的是頂尖的廣告行銷公關代理商,只要進去就猶如「鍍金」一般,小菜鳥有機會透過層層的訓練,一階階往上爬,接觸到大客戶,之後再跳槽進企業端,或是到其他代理商任職,講四大、4A,在行業內就像科技業的台積電、友達、華碩,對上(父母)好解釋、對朋友好分享、對外好炫耀。

也的確在更外界的眼光中,只要在這些地方「過水」過,就猶如對於你的工作能力認證+保證,意即:你都通過地獄般的試煉了,那麼沒有其他困難的工作環境可以難得倒你。

我們的社會就是高度肯定「刻苦耐勞、高抗壓性、有成功工作」的受雇者,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企業愛用代理商畢業的求職者,因為前一間公司已經幫你「訓練」好人才。

新鮮的肝永遠用不完

2014 年媒體業的起薪是台幣 28,000 元,2015 年公關代理商的新人起薪也是 28,000~ 30,000 元,那幾年翻開人力銀行的徵才頁面,才叫真正的「凍齡」,因為與 20 年前的薪資水準幾無分別。

業界私底下盛傳最受歡迎的求職者樣貌是「台北人、國外碩士剛畢業回台、最好還是俊男美女」,因為需要門面、新鮮的肝,英文又要好,且他們的家裡不缺這份薪水,最容易錄取為初階專員。當然我也只是夢到的。

即便如此,北漂與天龍國的菜鳥們還是想盡辦法要通過層層的關卡,成為整個代理商體系的一員,透過這段經歷來「鍍金」自己的職涯(我們當然不能排除有些人是真心喜歡這個產業,所以繼續留下來),想當然爾,供不應求,薪水萬年不動也是可以預料的。

裡面的想出去,外面的想進來

然而,四大與 4A 本屬於「人力高度密集」產業,無論是審計還是公關、廣告,就像福特工廠內的零件組裝工人,透過無比細的分工,滿足客戶的需求,講好聽的就是每個人都是產線上的小螺絲、齒輪,不停地轉動、無止盡地向前跑。

當你進入了這個世界,這個產業,你開始要圍著客戶的需求轉,照著他們的行程表走,服務業導向加上華人社會的加班文化,一種惡性的循環開始了。

你開始洗腦自己,我只要熬過幾年就可以出去了,我現在還年輕、都是在訓練、磨練,從小職員到需要扛業績的總監,慢慢地,對於工作的意義、成就感、熱情都被磨掉,取而代之的是等待解脫。

此時如果你再發現,自己在同一間公司慢慢往上熬的薪水成長幅度,遠不如跳出去又跳進來的同事(我是指同個位階),你甚至開始會懷疑人生。

--

--

Wendy Chang 張雅鈞✈️

左手寫媒體寫公關,右手點戲點電影,翻譯遊走語言間,紅白拖要不停走。Writer, translator, and polyglot. PR and communication professional. Twitter: @wendychang11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