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關於工作那些事》為什麼廣告公關人那麼愛講電話?

Wendy Chang 張雅鈞✈️
4 min readOct 23, 2019
Photo by Hassan OUAJBIR on Unsplash

「為什麼不要寫email或傳訊息就好?為什麼廣告圈的人好像都喜歡con-call?」上週前輩在臉書上討論,也私下問我,而這其實可以寫很長一篇。

我的背景只有在公關領域,所以無法針對廣告圈下論斷,不過其實都有客戶、廠商要溝通,而公關還多了媒體關係要維護,要考慮的層面也蠻多的,應該可以參考著使用,以下是我覺得我們公關廣告人可能比較喜歡用口頭溝通的原因,還有幾個情境。

一、文字資訊量非常大

多半是在溝通首次合作或是pitch時,將邀請、提案或是媒體pitch文稿寄給對方,但我們的最終目的都是希望對方(客戶、媒體)買單,只靠訊息email寄送,你無法確保媒體會看完,或是客戶能夠光看文字就理解,口頭的說明是必要的(當然是要言簡意賅)。

其實書面和口語是相輔相成的,沒有可以看的東西,對方不完全知道你在說什麼,如果只有口頭說明,可能電話掛完就忘了,所以理想應該是兩者兼顧,確保訊息是完整傳遞而有被接收到。

二、提醒作用

剛踏進媒體業的時候,每天都會接到公關的電話,確認有沒有收到邀請函、新聞稿,我曾疑惑,因為基本上我每封信都會看,到底有什麼好問的?

但像前面提到的,這個行業的本質就是希望媒體可以「看到邀請函,來參加活動;看到新聞稿,願意參考採用」,而每天媒體的信箱都處在爆炸狀態,怎麼確保你的資訊有傳遞到?只能靠打電話來提醒、快速說明、確認出席,因為即便現在有Line訊息,還是會遇到已讀不回、不讀不回的狀況,只能靠這點「提醒」對方:我有寄送邀請函/新聞稿喔;也順便聽聽媒體意見。

有時候就是會遇到那種,你怎麼寄email、訊息追殺他,他就是不回覆、不確認,彷彿消失一樣的客戶或廠商,除了當面的會議之外,通話是其中一個確保他可以好好看,花時間跟你討論的方式。

不是每個人都會看每封信、每個訊息,然後好好回覆,這世界已讀不回、不讀不回的比你想得多

三、節省時間

已讀不回的相反極致,就是把我們當知心好友在相處,曾有遇過幾次和記者朋友用訊息來回溝通非常多次,中間再遇上會議停滯,時間往往可以拉長到好幾個小時,不僅浪費時間又分心,每跳出一則Line通知打擾,就要再花15分鐘再回到工作上,如果靠5分鐘電話可以節省一下午的時間,何樂不為?

四、講話三分情

email或訊息的文字有時看不出情緒,特別是在處理很棘手的問題時,還要保持一貫的禮貌態度,反而又過於公事公辦,文字顯得生硬。而語音通話可以帶入感情,以情感層面去說服對方、安撫對方,「搏感情」地獲得對方認同,同時感受對方的語氣和回應,避免了像書面文字可能會誤會的狀況。

五、 那些話外之話

有時候不是不用寫的,是不能用寫的。

因為做傳播(communication)才要更小心溝通

考量溝通背景和目的,縮短每階段時間

溝通的方式其實取決於對象,還有各個層面的考量,把所有人都抓進來concall,有時候是為了集中大家的注意力,有時候是為了團結,有時候是為了彼此認識,或只是讓大家可以即時的提問、反應、討論,省去三、四方郵件一來一往的確認、請示,所以要考慮的是怎麼縮短每個階段的時間:確認可以通話的時間,通話中的時間,還有事前用文字說明、事後用書面再次彙整內容,而非完全省去(必要的)通話。

選擇用concall或是email的首要考量是:你想要對方做什麼?如果只是確認有沒有收到邀請函,傳個訊息即可,如果是要快速討論,或甚至文字說明的工程浩大,一通電話就能解決,當然選擇打電話啊!

番外:其實,我們也沒有那麼愛講電話啦

老實說有時候我們也沒有那麼喜歡語音通話,如果遇到特別容易激動的對象,或是問候你祖宗,又或者是掛電話的,那對聽者來說還是會有些職業傷害,如果一個LINE訊息可以解決的事,我們也很喜歡用訊息一勞永逸。

有時候有些人就是怎麼講都講不聽,花在打字的時間比你打一通電話好好「溝通」的力氣還要多,那就真的只好讓嘴巴出動了。

--

--

Wendy Chang 張雅鈞✈️

左手寫媒體寫公關,右手點戲點電影,翻譯遊走語言間,紅白拖要不停走。Writer, translator, and polyglot. PR and communication professional. Twitter: @wendychang1114